花錢是門學問:戀愛初期消費誰來買單

文章摘自《會理財的女孩有人愛》作者:夏娃 出版社: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

本書簡介:本書以戀愛和金錢的關係為主線,一一解析女孩在戀愛前、戀愛中、結婚後如何更好地處理金錢和感情的關係,以及如何理財才能讓自己的愛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更為完美和高質量。本書一共分為三個部分,分別是:戀愛前—……

【情金PK的那些事兒】

我和男友相識在大學期間。那個時候才讀大一,而男友是我的學長,也不過才大二而已。身為學生,我們每個月的生活費都很少,我是每個月500,他要多一點,大概是700左右。這些生活費如果只是用來吃飯、買教輔書,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。但是自從戀愛後,兩個人就基本上在一起吃飯,一起出去玩,這樣一來,花銷就比一個人的時候多了很多。而畢業之後,我倆剛參加工作沒多久,各自的工資也都不高,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

就拿上一周來說,周末我們去了市中心逛街,先在一家西餐廳吃飯,花了200;然後去逛街買衣服,我買了一條裙子、他買了一雙帆布鞋,花了600多;然後去看電影,花了115;還有中間買的一些小吃啊什麼的,這一趟下來花了將近1000塊錢,而且全是他付的帳。我買裙子的時候本想自己付帳來著,但是他就是不肯,還說:“哪能讓自己的女朋友付錢!”我聽著雖然很感動,但是一想到一周就花光了他一個月的工資還不止,那他接下來的生活可怎麼過啊。我說讓他用我的錢吃飯,他又不肯。唉,這樣下去,也不是辦法,下次還是我幫他分擔一點花銷好了,雖然我知道他一定不會同意的。

【戀愛面面觀&消費智囊團】

戀愛初期的消費總是一個困擾年輕人的問題,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,在戀愛之後花銷就會呈直線增長。比如說吃飯、喝咖啡、泡吧、看電影、旅遊等,這些錢應該由誰來支付更符合道理呢?每次都讓男生付,似乎不太合適;如果都要女生付,那就更不合適了;你付一次我付一次,看上去似乎最符合“各不相欠”的公平原則,卻會顯得過於見外,讓感情也變得生疏起來。在這戀愛的初期階段,付帳的問題著實讓戀愛雙方變得有點尷尬了。

面子觀VS公平消費

◎戀愛面面觀之面子觀:打腫臉充胖子的買單者

在戀愛的初期,雖然約會的次數不是很多,但此時正是雙方表露心迹的重要階段,因此在約會的時候,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省。按理說,愛情是男女雙方的事情,開銷也應該由兩人共同來承擔。但是在現實中,戀愛時候的花銷多數情況下都是由男方來負擔:不僅吃飯要買單,隔三差五送玫瑰花、送禮物也要花錢,雖然這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人來說不算什麼。但是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人,特別是學生、剛畢業不久的上班族來說,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,很多人為了維護自己男子漢的形象和面子,只好打腫臉充胖子,在把錢花光之後,自己節儉度日。雖說為了愛情付出心甘情願,但時間久了,難免也會心生不快。

請按個廣告來支持 劉 星 。謝謝您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劉 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