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情的四種死亡模式


任何愛情都要面臨死亡的命運,哪怕是傳說中最偉大的愛情,也會在與生命的較量中最終敗北。不過這種愛情在書面上得到延續。W‧福克納因此在《八月裏的光》中說:“人們把愛情放進書本裏,也許是對的……也許愛情不能在任何別的地方生存。”這造就了人類的愛情之痛,A‧考利在《阿那克裏翁詩集》寫道:“戀愛是巨大的痛苦,”不過他馬上又加了一句:“但錯過這種痛苦也是一大痛苦。”看來人們無論如何都逃脫不了愛情苦痛的宿命。然而,終究要死亡的愛情卻有不同的死亡模式。

    愛情麻痹症是最常見的愛情死亡誘因。

    初戀是情愛男女的最好時光。在這個時期,男女積蓄著未經任何釋放的情感能量和愛情動力,以最純粹的方式展現人性的美好層面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情感的能量慢慢稀釋了,愛情的動力逐漸減弱了,那些初始未曾表露的人性弱點也開始逐一展現,尤其到結婚時,英國詩人S‧羅傑斯的“定律”就會顯現:“你跟誰結婚都沒有多大關係,因為到了第二天早晨你肯定會發現這是另一個人。”這時,愛情從發現向發蒙轉變,從麻木向麻痹移動,愛情最後成為“植物人”。如果一些人有所不同,那也是他們經常對愛情進行“保養”,就像汽車若幹年進行保養一樣,那也只是對麻木狀態的激素治療或興奮劑注射,很難保持當年的澎湃動力。愛情老死與其說是情感宿命,不如說是世間萬物的物理宿命。

    愛情休克也是最常見的死亡模式之一。

    休克猝死的病因很多,有的是第三者入侵,有的是生活變故,有的是情感發動機出現故障而突然死火———情愛一方達不到某種目的是故障的主因。對愛情動力仍然不減的一方來說,這種“休克”將因為沒有“預告”和徵兆而造成巨大的痛苦。

    愛情的第三種死亡模式是“過勞死”。

    相愛的一方對另一方有許多要求和期盼,另一方殫精竭慮做牛做馬都無法達到這些要求和期盼,最後只能像拿破侖所說的那樣:“最好的戀愛方法是從女人身邊逃跑。”

    “安樂死”也許是愛情死亡的最佳模式。

    男女雙方在情感道路上突然或慢慢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人,雙方有分手的默契,于是他們輕松離別,互道珍重,各奔東西,誰也不賴著誰,誰也不欠著誰……

    “死亡只具有一種恐懼,那就是沒有明天。”可是愛情的死亡與生命的死亡略有不同———愛情死亡後,對一些人來說,意味著雙方的解脫;對一些人來說,意味著單方的解約。這些人不但會有明天,而且“明天會更好”,他們可以把愛情死亡訃告寫成再生喜訊。但那些被單方面解約的人,其境遇則完全不同:在他們看來,愛情是他們的最好親人,面對這樣的親人離去,他們驚嘆“死神的拘捕不給人片刻的停留”,涕淚交錯呼天搶地也搶救不了愛的生命;愛的墓碑沉重地壓在他們的心上,“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,千裏孤墳,無處話淒涼。”蘇東坡說的是死別,而愛情死亡則表現為“生離”———在那“千裏孤墳”裏,埋葬的是永遠無法憑吊的愛情木乃伊……

請按個廣告來支持 劉 星 。謝謝您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劉 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